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快讯 >

新动态:绘出航天强国的样子——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时间:2023-05-31 09:12:4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酒泉5月30日电 题:绘出航天强国的样子——写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记者

五月的戈壁滩上,骆驼刺和胡杨都是绿色的。

走过31个春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在草长莺飞的五月迎来了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5月30日9时31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东风航天城点火升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飞船“一年两发”已成为常态。

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再迈一大步。

仰望星河 着色九天

30日清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前,出征仪式上红旗招展,千人同唱《歌唱祖国》。

11次出征,航天员都是从这里启程。梦想,从未改变;创新,未曾止步。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火箭技术、飞船技术、交会对接技术、舱外航天服研制技术等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火箭飞船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射场流程越来越短,为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承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100%,有着“神箭”之美誉。

一直以来,火箭优化改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一次又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这些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提升产品自主可控水平。”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说,研制团队还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火箭,为数据判读引入“智”变,实现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通。

作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就处于应急救援待命状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说,飞船系统已经具备了8.5天应急发射的能力,如果执行任务的飞船遇到紧急情况,待命飞船可以很快升空接替工作。

为更好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需求,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在保障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食品种类已增至150多种,同时优化了食品组合方式,根据航天员的个人饮食习惯配备了一些个性化食品。

“神舟十六号飞船搭载了一个植物栽培装置,可以在太空为飞行乘组提供少量新鲜蔬菜和水果。”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针对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和要求,医学专家对航天员医学检查的频次进行了优化,制定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锻炼方案、医疗保障方案。

5月28日,距离发射不到48小时,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区合练和全系统气密性检查。

2天后的清晨,3名航天员豪情满怀,从容出征。

新征程,新使命。此时,距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已近20年。

航天播种 花开遍地

2002年出生的大学生赵梦漪向学校请了假,从上海回到东风航天城,来为航天员出征送行。在东风航天城出生和长大的赵梦漪学的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10年前,神舟十号乘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全国中小学生讲授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等,完成了首次太空授课。

赵梦漪就是当年聆听过太空授课的小学生。航天人播下的种子,如今已开出绚烂的花。

在神舟十六号乘组中,航天员朱杨柱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航天员桂海潮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

这一次,他们会给青少年们带来什么样的课堂体验,在网上引发关注。

作为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工程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从航天技术转化而来的穿戴式智能防护气囊、人工增雨防雹小火箭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在广西柳州,12株经历太空旅行进行诱变育种的洋紫荆幼苗,正茁壮成长。

更重要的是,载人航天精神,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体验。”目送火箭消失在天际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学生郭美辰把发射视频分享给了她的好朋友们。

“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在这里为国家作贡献。”大漠、戈壁,对于郭美辰的震撼很大。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目前历次任务中,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一次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说:“我们近期将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公告和指南,持续开展项目征集工作,不断扩大项目征集范围,力争尽快实现空间站应用资源满载运行,持续产出高水平应用成果。”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来。航天,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仰视,而是触手可及的参与。

群贤毕集 未来可期

在持续高密度、高强度发射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集聚发射场,各系统人员、装备长期待命值班,火箭、飞船状态发生更改,对团队协作和组织筹划,都提出极高的要求。航天员、科学家、燃料加注员……每一个人都需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一支综合素质优秀、专业技术过硬、年富力强的航天人才队伍已经成长起来。每一次发射,戈壁滩上,群贤毕集。

“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三个字来概括。”林西强介绍,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太空飞行;三是“多”,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自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2022年6月确定以来,3名航天员全面开展了8大类200余项任务强化训练及准备,涵盖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和技能等方面。

为形成人才梯队,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计划将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等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截至2023年3月,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其中,航天驾驶员来自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有10余名来自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候选对象,进入复选。

不仅是航天员队伍“新人”不断。飞船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着陆场系统……一批“80后”“90后”甚至“00后”担起了重任,在蓬勃发展的事业中成长为零号指挥员、系统总师、医监医保专家和高级技师。

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宣布:计划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是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发出的又一誓言。(记者李国利、黎云、黄一宸、郭明芝)

标签:

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在青藏高原最大中

2022-05-25

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

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

2022-05-25

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该县全

2022-05-25

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手语律师唐帅:让法治阳光照亮

2022-05-25

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关键钥匙”

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大医博学,厚德济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在张大武看来,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

2022-05-25

(中国这十年·吾乡)“邂逅雪豹”带热高原小镇

记者 李江宁 摄 " >

2022-05-25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 “但凡有可能,就去做好它”(奋斗者正青春)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

2022-05-25

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

2022-05-25

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5月24日

2022-05-25

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

37名老人落入高额返现陷阱 本报讯(记者倪建军 通讯员黄洪福 张建军)老年人在家里坐着就能赚到养老钱!只要办理店铺的会员卡成为会员,凡一

2022-05-25